中国钟表业发展的新希望

2019-08-25 12:12:30 作者:没有节奏  阅读:178 次  点赞:0 次  鄙视:0 次  收藏:0 次  由 zhishi.quweicunzhen.com 收集整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钟表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转折。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生产机械表转为石英电子表;
  2、曾占据中国消费市场四十多年的大型国有企业突然被刚刚冒起的“组装业”所取代,钟表生产中心转向中国南方沿海一带;
  3、中国钟表业发展从以机芯为龙头改为以手表外观件为龙头。
  这场转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击着传统的中国钟表工业。呼喊要保护民族工业的钟表前辈们尚未找到一条冲破困境的出路,背着沉重包袱和压力的国有企业已纷纷倒闭。
  这一变化不仅国有企业的领导接受不了,就连转入到“组装”行业里从事钟表工作几十年的人也暗自在想:难道市场经济不需要科学技术?雄厚的工业基础真的就是发展的包袱?然而市场是无情的。随着海外企业大批迁入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新产品、新信息、新的经营模式让钟表制造者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得不面对现实改变观念。
  就这样,在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省,一个新兴的中国钟表加工基地拔地而起。它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出口总值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出口市场遍及全球四大洲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香港占25.6%,美国占27.6%,日本占21.7%,三个市场占出口总额75%。手表年产量占全球2/3。这在以往的中国钟表业是不可想象的。
  新兴的钟表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最主要的原因是:1、市场导向,海外投资方有充足的加工订单;2、以外观件生产为主,绕过了生产机芯投资大、回报率低、竞争激烈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难关。
  从1983年~1999年,珠江三角洲800多间钟表企业中,生产表壳、表带、表盘、表玻璃、表底盖以及电镀等外观件企业占65%。外观件决定着产品款式;款式多,产品就极具吸引力;外观件是钟表主要价值所在,附加值高。
  这种对外观件价值的发现,是新兴的中国钟表业对传统以机芯为龙头的行业发展模式的观念性挑战。以外观件为龙头的经营观念,改变了中国钟表业没有延续传统机芯的生产模式,也没有等待传统机芯质量问题的解决,更没有从头做起,倾全力去发展钟表机芯,因而为抢占成钟、成表市场的占有率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为中国钟表企业自身积累了资金,为其日后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如果没有八十年代初那场冲击,中国不会打破由30多家钟表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中国钟表制造者们不会从固步自封的殿堂里走出来,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国有企业不会有破釜沉舟的改革;中国不会成为世界钟表加工基地,被世人所瞩目。改革,让市场经济观念刻骨铭心。在而后的日子里,从“组装业”起步的新兴钟表业没有在“组装”阶段停步,一鼓作气地向制造业发展,并重新朝着投资大、技术高的机芯制造业进军。
  这次大进军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力,从技术简单、零件少的石英钟机芯制造入手。最初石英钟机芯全靠从日本、德国进口,1989年开始完全自己生产,包括模具的制造加工。近十余年,逐渐提高机芯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转向对手表机芯研制与开发。目前石英钟表机芯生产主要在福建省福州、广东东莞、番禺;机械钟表机芯在上海、山东等地。钟芯生产模式以自我配套,成品出口为主要方式,也有单独机芯出口,供应香港、台湾或日本在中国的生产厂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世界各地。这些企业投资额在3000—6000万人民币,年产量3000—4000万只左右。生产设备有国产、进口两种。为保证产品精度,模具加工设备注塑机和加工中心等关键设备从日本、德国进口。同时广揽人才,重金聘请香港、日本、德国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品种齐全,机芯从大尺寸做到小尺寸,跳秒式、扫描式、闹钟带音乐、日历盘等均有。价格从每只2元—10元人民币不等,低档品甚至可做到0.7元人民币。产品质量稳定,日差、功耗等参数均达到国际标准。
  福州一家钟表厂投资超过1.2亿人民币,年出口额1300万美金,每月出口成钟400万只,全部自己设计、加工。机芯全部自给,不足部份由日本进口。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也是由企业培养成材,其中5人从新西兰、美国留学回国。
  中国石英钟芯的制造和发展,打破了以往日本机芯一统天下的局面,除非客户要求用日产机芯,否则出口钟基本是国产机芯。在打赢石英钟芯这一仗后,这些企业又转入表芯攻关、研制之中。他们选择全塑料表芯为对象,从设计、模具制造、五金配件、工装夹具一路做过来。表芯比钟芯精度高、难度大,对这些并不是计时专业学校出来的企业经营者,无疑是一场技术性挑战。
  目前,在福州、东莞、番禺几家大型机芯厂均已生产出十余种规格的男、女装表芯,精度做到日差1秒,月差控制在20秒内,性能稳定,年产量2000万—4000万只,每只价格3元人民币左右。
  是什么促使民营企业经营者又回到投资大,竞争激烈的机芯制造中来?二十多年前,由国家统一指挥,全国39家机芯定点生产厂联合设计,从瑞士、日本进口12条步进马达生产线来制造中国的石英手表机芯,结果年产量总计不过1000万只,废品率最低仍在20%徘徊,如今这些生产线都丢弃在那里。这场耗费了国家财力、物力的中国石英表机芯大会战无功而返,挫伤了中国钟表业的元气, 也打击了一大批钟表从业人员的信心。当那些被视作没有科技含量的“组装业”取代大型国有钟表企业时,有些钟表专家以为中国钟表从此没有希望了,发誓以后不再搞钟表专业。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时世造英雄,市场经济也如此。在大变革时代,机遇并不属于墨守陈规的人。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最终是人才智慧的竞争、技术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钟表组装业,最初以劳动力的优势吸引了海外投资者,接着以产品款式的优势击败了内地钟表企业,之后便是彼此间的价格竞争。由于钟表企业数量太多,价格战愈演愈烈。那些自己没有设计能力,靠抄袭别人款式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企业,即便是价格再低,最终会支撑不住收尾。唯有勇于攀登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的企业,路才能越走越宽。机芯是钟表的核心技术所在,瑞士钟表、欧洲钟表、品牌钟表之所以经久不衰,是靠技术的支撑。他们以先进的检测设备、加工设备保证自己品牌的质量,生产最好的机芯供自己使用。
  分析中国机芯制造的钟表企业,其出发点:1、靠自己生产机芯来掌握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主动权;2、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价值,创造利润空间;3、提高企业层次,摆脱竞争对手。
  这些企业具有四个共同点:1、不惜重金购买先进设备,尤其高精度的模具加工设备;2、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广聚人才;3、重视产品质量、保证产品性能稳定;4、由钟芯制造向表芯发展,可以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开发产品的信心,提高成功率。
  在中国钟表发展史上,国产机芯研制的失败已经成为过去,“组装业”作为新兴钟表工业的起步阶段也已成为过去。一支新的充满智慧的钟表精英在成长。一位企业的经营者说: “我是在为民族而战。我对两个现象不服:1、为什么我们产品的机芯都要向别人买;2、为什么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做不出机芯,我心痛。”
  我们相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钟表业运用当今材料工业、电子工业和其他领域的最新技术,一定会生产出代表中国科学水平的产品。我们希望钟表业的精英们在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中不断创新,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这正是中国钟表业发展的希望。
本文关键词:钟表 , 机芯 , 中国

相关文章

X

鉴定知识网上所有的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指出,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19 zhishi.quweicunzh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9008432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