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精品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2019-08-25 12:14:25 作者:_﹏兲鉂鈊__  阅读:63 次  点赞:0 次  鄙视:0 次  收藏:0 次  由 zhishi.quweicunzhen.com 收集整理
    唱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收藏品,在国外早已有人专题收藏,并造就了不少收藏大家,然而在国内很久以来却不被广大收藏爱好者所看好。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已经有不少藏友认识到唱片的潜在价值,并逐渐形成一股唱片收藏热,且大有向各地发展的势头。有媒体1997年刊文披露:“新近,一张1934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金蛇狂舞》和《彩云追月》,在香港分别以1.2万港元和0.5万港元拍卖成交。”不久前,笔者在西安古玩城曾见到一套“文革”期间江青、张春桥、陈伯达等人的讲话录音唱片,共计8张(编号为WM-024至WM-031),索价高达两万多元。由此可见,唱片必将成为收藏品市场继“文革”品、连环画等之后的又一匹“黑马”。

首先,胶木唱片的存世量越来越少。据世界唱片联合会的估计,全球的LP唱片(即胶木唱片)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据了解,我国的LP胶木唱片损毁情况更为严重;其次,LP唱片风行世界近百年,记录了历史各个时期的声音,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如新闻、名人演讲、领袖讲话录音、电影录音剪辑、地方戏曲、京剧、歌剧、歌曲、相声等等。唱片,作为文化的载体多次入寻时间舱”,从而说明唱片是研究历史文化最真实可靠的资料。

1982年,我国已将“文革”中品种稀少的毛主席像章列为当代文物,“主席用瓷”也被人称为革命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唱片的丰富文化内涵逐渐被人们认识,也被列入了现当代文物的范围。1996年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粤剧文物征集大行动”时,明确将唱片列入征集范围,并征集了大量的粤剧唱片。1998年4月10日,《中国艺术报》刊登的《音乐文物保护刻不容缓》一文中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音响文物列为“世界的记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唱片和其他藏品一样,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其精美的封面设计有着众多的艺术家参与。如王叔晖、戴敦邦、李苦禅等,还有毛泽东、郭沫若等书法大家题名。另外,唱片的收藏还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欣赏方式,改写了传统艺术品只能用眼睛来欣赏的历史,那就是用耳朵来欣赏优美动听的歌曲、乐器演奏等。由于听觉能引发视觉效应,人们在欣赏老唱片,感受老唱片柔和、真实的音韵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一幅幅难忘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因而感到特别亲切。笔者曾数次遇到这种情况:听闻谁家有老唱片,上门求购,不卖,问其因,答曰自己爱听。我以怀旧老歌VCD换之,答曰:本人爱的就是这老唱片的味儿。说明这种欣赏方式最能为大众所接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需要像欣赏其他艺术品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1908年,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标志着我国唱片业正式诞生。自此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一直以78转粗纹唱片一统天下,由于78转粗纹唱片储藏信息量少,容易破碎,既厚且重等缺陷,1962年中宣部成立“中国唱片艺术委员会”,随之开始流行33转密纹唱片。它的信息储藏量较78转粗纹唱片提高了数倍,并且其他缺陷均有较大改进,至1972年彻底淘汰78转粗纹唱片。1968年中国唱片厂成功研制出塑料薄膜唱片后,各地唱片厂均大量发行。80年代中后期,随着盒式录音磁带、CD唱片的出现和大力推广,LP唱片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今,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它又卷土重来,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本文关键词:唱片 , 收藏 , 欣赏

相关文章

X

鉴定知识网上所有的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指出,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19 zhishi.quweicunzh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9008432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