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2019-08-25 12:08:40 作者:小子,往哪看@  阅读:197 次  点赞:1 次  鄙视:0 次  收藏:0 次  由 zhishi.quweicunzhen.com 收集整理

我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治玉历史,几乎每一个阶段,玉器都有自己的独特造型和风格。在我国明朝时期,玉器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刚劲中透着清新的风格,整体棱角分明,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不过,这一时期的玉器在考古界有一些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明朝的玉器因为商品化严重,导致玉器的造型非常呆板,加上做工草率,装饰繁琐,形成了一种粗大明的技法。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1:明 银鎏金镂空玉璧;成交价:RMB  5,175,000;尺寸:直径9.5厘米;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7-06-18

对于这种争议,也有一些专家表示反对,理由是:一些人之所以觉得明代时期的玉器不够精美,是因为他们喜欢用清朝玉器的审美方式来看待明代玉器,粗大明其实工艺并非粗糙和草率,它其实是一种稚拙而粗旷的工艺;清朝的玉器以繁复精巧为上,而明代的玉器则更多地表现玉器的自然流畅之气,加上明代玉器未开,所以玉质多有瑕疵,这一点也是很多藏家诟病明代玉器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也恰恰是明代玉器更具天然气质的一大特点。收藏界关于明朝玉器的两种态度,各有各的道理,争议延续至今。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2:/明 白玉雕母仪天下;成交价:RMB  4,600,000;尺寸:长10.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06-05

在明朝初期,玉器的风格延续了元朝时代的风韵,做工非常严谨,整体造型小巧。从我国历年出土的玉佩、冕饰、玉杯、玉带、玉砚、玉圭、玉笔架、等玉器来看,明朝时期所采用的玉材具有较强的光泽度,磨工精润,碾工遒劲,不重细部,这些特点皆与元代的玉器风格相似。更严谨一些来说,早期的明代玉器没有自己的风格,许多出土的精美玉器,如果没有明确的墓主身份或者证据证明它来自于明朝,一般都会被专家误认为是元朝遗留的玉器,将其划入元朝玉器的范畴之内。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3:明 黄玉巧色卧马;成交价:RMB  3,689,200;尺寸:7.8厘米;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3-04-08

而到了明朝中期,明朝的玉器渐渐趋向于简略,元末的文化风格依然深深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玉器风格,加上明朝的文人文化兴盛,具有人文色彩的玉器大量出现,比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明朝中期预期的加工都集中在江南或东南等地,上海就曾经出土过白玉蝶、白玉带钩、白玉铁拐李、玉戒指 、玉鸡心佩、镂空寿字玉、玉簪、玉道冠等。这些玉器小巧玲珑,代表了古时地主和富商等富人用玉的品种和作工。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明朝的玉器渐渐在这一时期展现了自我的风格,开始显现真正的明朝时代特征。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4:明 黄玉鹰;成交价:RMB  3,910,000;尺寸:高6.6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5-06-28

到了明朝晚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足,因此玉器的产量便开始有所增加。不仅如此,玉器还成了一些富人的殉葬品。加上明朝晚期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变得更加频繁,玉器的工艺和审美有了外销倾向的考虑,所以在数量上有了更大的需求,这种现象也给艺术性带来了不良影响。不过,明代晚期的玉器并非没有不惜工本的精雕之作,达官显贵与皇室,在玉器上的精益求精,与清朝乾隆时期比较,也丝毫不逊色。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5:明初 黄玉雕连年有余;成交价:RMB  3,450,000;尺寸:长11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3-12-08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6:明 俏雕神牛麒麟摆件;成交价:RMB  2,647,500;尺寸:长17.9厘米;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07-11-27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7:明 透雕玉兔月桂纹旧玉珮;成交价:RMB  2,587,500;尺寸:直径5.7厘米;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7-12-20

明代玉器工艺特点

8:明或以后 青玉雕辟邪;成交价:RMB  1,830,480;尺寸:无;拍卖公司:邦瀚斯拍卖行;成交时间:2014-11-27

本文关键词:玉器 , 微软 , 明朝

相关文章

X

鉴定知识网上所有的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指出,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19 zhishi.quweicunzh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9008432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